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梅悦萱的博客

解读管理 分享观点 启迪智慧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

文章分类

多样性与多样性发展随笔  

2012-08-19 15:37:09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假期是教师休息放松的好时期,我也不例外。7月中下旬去河北承德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年会,之后,就几乎没有踏出天津一步。除了要完成一个小咨询课题外,我选择在家中带孩子: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,家长要多陪陪,适当的话,多锻炼一下孩子的多样性:多一些见识,多一些经历,多一些实际感受。谈到多样性,前几天与北京的一位教授闲聊,那位教授谈到他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到调动,区域涉及大半个中国,于是才有今天的选择和成就。是啊,多样性是个好东西,个体的多样性是一种人力资本,在其中蕴含有阅历、经验、技巧,还有包容和开放。生活在北方的你,去过上海,才知上海的经济大上海下生活却如此得小资;去过四川重庆,才知道你熟悉的“涮羊肉”被人家演绎的如此绝妙......初期的时候,你的价值观受到极大挑战,慢慢地,你从抗拒,到接受,到向其他人介绍和推荐,你从文化抗拒隔离,到文化吸引,再到文化整合,你的文化价值观得到升华:你真正地不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、看事、看业绩差的人、看一些你本来无法容忍的事情。

二十年前,我们主要靠异地迁徙来发展多样性:离家打工,异地求学,现在,我们还可以通过旅游、出差。当然,有人会质疑这种短期的、以特定目的(如游山玩水)的方式,其多样性发展的效果赶不上较长时间的“融入”和“文化采风”。我个人也赞同这种观点,但我们可以选择两者兼而有之。我到一个新的地方,完成“必要的工作”之余,如果时间紧,我就会选择附近的菜市场、农贸市场,看看当地的农产品和蔬菜水果,听听小市场上“叽叽喳喳”的声音。听有人讲,我们学校已经退休的一位教授,搞心理学的,就喜欢看马路上、胡同里人家吵架、打架,初次听,还觉得这人不怎么样。但从文化体验和学习的角度来看,这何尝不是学者的田野采风、文化扎根呢?毕竟,北京和一些所谓二三线城市的“高楼大厦”没有太大差异,两地的大商场、大超市、肯德基、麦当劳,甚至是一些被冠以“当地特色”的旅游景点、旅游产品、旅游服务人员以及服务方式、名小吃等,也没有大的不同。的确,更多时候,有特色的文化需要挖掘,需要“淘”,而不是“被人家文化”。

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旅游成为现实,你足不出户,就能旅游世界各地,这也是多样性发展的新途径,但“二手的”没有“一手的”来得真切,宅男宅女们在虚拟世界里不能游离太长时间,还需要接地气,真真切切去体验、感受、参与,用眼镜、用鼻子,用耳朵,用嘴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